表面活性劑的特殊分子結構及其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態(tài),賦予其不少特殊的功效。此處僅就與電鍍關系密切的作用作簡單的介紹。
1、吸附作用
將固體物放入含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中,其分子中的憎水基會朝向固體表面,親水基朝向水溶液而發(fā)生定向排列,具有吸附作用。例如氯化鉀鍍鋅液中所采用的添加劑中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劑,它們吸附在陰極表面而形成一層吸附膜,鋅離子必須穿過這層膜才能還原為鋅原子,增加了鋅離子放電的困難程度,使鍍層結晶細致(詳見第四、第五講)。某些電鍍添加劑中的表面活性物質組分,在工件微觀凹下與凸起部分的吸附量各不相同:凹下部分吸附少,形成的吸附膜?。煌蛊鸩糠治蕉?,膜層厚。這就使金屬離子在凹下的膜薄處比在凸起的膜厚處更易放電還原為金屬原子,凹下部分鍍層加厚更快,從而起到整平作用。這種吸附有時稱為選擇性吸附。
2、潤濕作用與滲透作用
搞過電鍍的人都知道,當工件表面除油不凈時,有油部分全無水膜或掛有水珠(即平時所說的“不親水”、“不巴水”)。水中有表面活性劑時,因其對水滴的擴張作用、粘附作用、浸漬作用(類似于毛細管作用),能擴大親水面積,使表面親水性增大。這就是一種潤濕現(xiàn)象。表面活性劑的這種提高潤濕性的作用就叫潤濕作用。有經驗的操作者都有體會:在加有表面活性劑的除油液中除油后冷水清洗一次,工件表面已全部親水;但在活化、水洗后再看,有時表面又有水珠了。其原因是:除油一次水洗后并未洗盡表面殘留的表面活性劑,其潤濕潤作用的假象使人誤以為除油已干凈;實際上,再經活化、水洗后才真正洗凈了表面活性劑,而未被除凈的油此時才原形畢露,導致工件表面局部又不親水了。所以,除油后要求先熱水洗再冷水洗,而且檢查油除盡與否應在活化、水洗后再看表面是否有一層完整水膜。同樣,在鍍鎳液中不加十二烷基硫酸鈉等潤濕劑時,工件表面親水性不好,產生的氫氣泡容易附著牢固而不能及時排出,鍍層會起氣體針孔、麻點。
把厚的羊毛氈或棉絮放入水中,水很難滲透進去。若水中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劑,水就容易滲透進去。表面活性劑的這種提高水滲透能力的作用稱為滲透作用。原因是其定向吸附在纖維表面,親水基向外,增強了纖維對水的親和力。除油液中的表面活性劑因具有滲透作用,故更易使除油液通過油膜的孔隙、裂紋滲透入油膜內而加快除油速度。在酸洗液中加入耐酸的表面活性劑,同樣能使酸更易進入氧化膜或銹層中而加快酸洗速度。
3、分散與凝聚作用
把集合體分開為單個粒子的過程叫分散。單個粒子由于多種作用力而會聚在一起,成為凝集體或凝結體。能夠抑制粒子凝聚的物質稱為分散劑。表面活性劑由于潤濕、滲透與定向吸附等的共同作用而能起分散作用。例如,在除油液中它們可以將凝聚的油膜分散為小油滴而加快除油。在復合電鍍前,往往要將不溶于水的無機或有機微粒先以適當?shù)谋砻婊钚詣┤芤哼M行預處理,加入鍍液后才不易凝聚而沉降?,F(xiàn)代納米電鍍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實驗選擇分散性好、對鍍液無害的表面活性劑作為分散劑。若鍍液(或納米漿料)中不加入分散劑,納米微粒由于其表面能很高,必然自行團聚為凝聚體而失去納米特性。
與分散作用相反,使細微粒子凝聚為大的凝聚體的作用叫凝聚作用。凝聚后的凝聚體因重力作用而容易沉降。具有這種凝聚作用的物質叫凝聚劑。有時生成的凝聚體呈絮狀、礬花狀,故又專稱為絮凝劑。某些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例如在用化學法處理電鍍廢水時,多數(shù)情況下生成的重金屬氫氧化物或硫化物的粒徑很小甚至呈膠體狀,很難自然沉降而被分離去除。此時若加入少量大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則能使它們很快凝聚成絮凝物而沉降。另外,絮凝劑也常用在酸性光亮鍍錫液中,以沉降乳白色的有害的β–錫酸。某些無機化合物如三價鐵鹽、明礬、堿式氯化鋁,也有凝聚作用。例如用高錳酸鉀氧化除去氯化物鍍鋅液中的二價鐵雜質時,反應生成的三價鐵鹽本身有絮凝作用,會很快使氫氧化鐵絮凝沉降(用雙氧水氧化則較難沉降)。
表面活性劑的分類方法很多,根據(jù)疏水基結構進行分類,分直鏈、支鏈、芳香鏈、含氟長鏈等;根據(jù)親水基進行分類,分為羧酸鹽、硫酸鹽、季銨鹽、PEO衍生物、內酯等;有些研究者根據(jù)其分子構成的離子性分成離子型、非離子型等,還有根據(jù)其水溶性、化學結構特征、原料來源等各種分類方法。但是眾多分類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難將表面活性劑合適定位,并在概念內涵上不發(fā)生重疊。
人們一般都認為按照它的化學結構來分比較合適。即當表面活性劑溶解于水后,根據(jù)是否生成離子及其電性,分為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按極性基團的解離性質分類
1、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2、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季銨化物
3、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堿型
4、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盤),聚山梨酯(吐溫)
資訊來源:表面活性劑 揚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